引用本文: | 李培, 蔡辉腾, 金星, 李海艳, 徐嘉隽, 任丛荣. 2019. 中国大陆东南缘主要构造带基底结构. 地球物理学报, 62(8): 2991-3003, doi: 10.6038/cjg2019M0136 |
摘 要: | ![](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cjg/2019/8/PIC/dqwlxb-62-8-2991-1.jpg)
利用中国大陆东南缘四条北西向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初至Pg波走时,使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剖面基底速度结构,并通过初始模型选取、射线数分布、走时拟合等手段分析结果的可靠度.研究结果表明,剖面表层速度比华北克拉通的地表速度高,闽东火山断拗带地表速度普遍高于西侧的闽西南坳陷带.相邻构造带的分界线两侧均有明显的速度横向变化,剖面东段的闽东火山断拗带内的东南沿海一带,速度变化较大,地层的褶皱变形要强于西段.基底埋深自西向东呈逐渐变浅的趋势,剖面东段的闽东火山断拗带基底起伏剧烈,基底深度与闽西南坳陷带相比较浅,与闽西北隆起带相比较深.![](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cjg/2019/8/PIC/dqwlxb-62-8-2991-2.jpg) 西段的闽西北隆起带基底变化较为平缓,基底深度相对较浅;闽西南坳陷带基底深度明显加深,在龙岩新泉盆地内最深接近4 km.基底形态的起伏变化揭示出东南缘基底是坳陷与隆起并存的构造特征,与研究区近代的地质构造特征相吻合.邵武—河源、政和—大埔和长乐—诏安断裂带都切割基底,其中,政和—大埔断裂4 km深度下方有比较明显的低速异常带,结合本文以及现有的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政和—大埔断裂是不同断块构造单元的分界.
![](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cjg/2019/8/PIC/dqwlxb-62-8-2991-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