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Carassius auratus)对浅水湖泊水体浊度、营养水平和浮游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基于中宇宙模拟实验 |
| |
作者姓名: | 陈坤全 李启升 韩燕青 李伟 张又 李宽意 何虎 |
| |
作者单位: |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 40402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 40402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30074,31971473)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重点项目(KFJ-STS-QYZD-156)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鲫(Carassius auratus)是我国各类淡水水体的优势鱼类之一.作为底栖杂食性鱼类,一方面,鲫可以通过排泄和扰动沉积物影响湖泊营养和光照水平,通过"上行效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另一方面,鲫也可以捕食浮游动物,通过"下行控制"影响藻类生长以及营养盐循环.对于浅水湖泊,两种途径对于生态系统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仍有待研究.本研究设计了一个两因素户外中宇宙实验,通过在沉积物表面添加隔网的方式,比较两种情况下(能、否接触沉积物),鲫对水体浊度、营养盐和浮游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实验在16个大型钢化玻璃桶(400 L)中进行,持续36 d(2019年8月6日—9月11日).研究结果表明:1)在能接触沉积物的条件下,鲫显著促进了沉积物再悬浮,表现为水体的总悬浮物(TSS)和无机悬浮物(ISS)浓度大幅升高;水体的光衰减系数(Kd)增加,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明显升高; 2)在不能接触沉积物的条件下,鲫对水体悬浮物(TSS和ISS)浓度和Kd的影响不明显,但是显著降低了水体TN和TP浓度; 3)在两种情况下,鲫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以及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本研究表明鲫只有在能够接触沉积物的条件下,才会显著提高水体浊度和营养水平.因此,在缺乏沉水植被的浅水湖泊中,鲫扰动沉积物产生的"上行效应"可能是其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途径.
|
关 键 词: | 鲫 沉积物再悬浮 浅水湖泊 上行效应 下行效应 |
收稿时间: | 2020-04-13 |
修稿时间: | 2020-07-2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