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东北部陆源有机碳埋藏通量演变:海平面和季风驱动
作者姓名:秦琳  万世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41622603号。
摘    要:大陆边缘盆地是大陆风化剥蚀产物的主要沉积汇,其中有机碳的埋藏通量及其控制机制的研究对于理解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基于南海东北部台西南盆地TWS-1岩芯的AMS14C测年、总有机碳、总氮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探讨了末次盛冰期23ka BP以来南海东北部陆源有机碳的来源、历史和影响机制。与潜在物源端元对比表明,台湾是研究站位沉积物陆源有机碳的主要物源,相对海源其贡献比例约为58%,陆源物质可能主要通过海底峡谷水道和低海平面时期陆架河流输入。重建的陆源有机碳通量在末次冰消期早期(19—13kaBP)和中全新世(7—4ka BP)期间有两个峰值,分别约0.16g/(cm2·ka)和0.09g/(cm2·ka)。综合分析表明,二者分别受控于冰期低海平面时期增强的陆架风化剥蚀和全新世季风强盛期降水驱动的古台湾岛剥蚀。我们的工作表明冰期-间冰期循环中海平面和季风分别驱动的大陆边缘有机碳埋藏可能对全球碳循环和大气CO2浓度演变有重要影响。

关 键 词:南海  末次冰期以来  海平面变化  东亚季风  陆源有机碳  碳循环
收稿时间:2020-03-10
修稿时间:2020-04-23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