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下太湖鲂鲌(翘嘴鲌(♀)×三角鲂(♂))肠道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
作者姓名:李倩  郭建林  王雨辰  姜建湖  孙丽慧  宓国强  陈建明  顾志敏
作者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湖州 31300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湖州 31300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湖州 31300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湖州 31300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湖州 31300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湖州 31300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湖州 31300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湖州 313001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C02033号;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C020551-1号;湖州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YZ12号;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探索性颠覆性项目,2019TSX06号。
摘    要: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IPR)模式下太湖鲂鲌(翘嘴鲌(♀)×三角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传统池塘养殖作为对照组,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IPR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肠道的菌群结构及环境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IPR模式下太湖鲂鲌肠道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门分类水平,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成为绝对优势菌,所占丰度为92.47%;对照组的优势菌由梭杆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组成,三者所占的丰度分别为34.45%、33.30%和21.30%。在养殖水环境中,两种养殖模式的微生物群落数均大于肠道样本,且二者优势菌不同;IPR水环境的优势菌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36.53%),其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4.67%);对照组水体中的优势菌为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分别占细菌总数的38.99%和28.15%。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水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Chao1指数高于肠道样本,IPR养殖对...

关 键 词:太湖鲂鲌(翘嘴鲌(♀)×三角鲂(♂))  肠道微生物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R)  高通量测序
收稿时间:2019-12-19
修稿时间:2020-01-18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