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变泥质岩石中夕线石的成因
引用本文:周喜文.变泥质岩石中夕线石的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1,31(4):416-416.
作者姓名:周喜文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摘    要:夕线石(Sil)是泥质变质岩的重要特征变质矿物,一直被视作高温变质矿物的典型,并常以其在岩石中的首次出现作为变质作用进入峰期的标志.然而近来发现有些夕线石并非产于高温变质岩之中,而是出现于变质程度较低的黑云片岩或二云片岩之中.因而有必要对夕线石的成因机制作深入分析,以便准确建立变质矿物的生成演化序列. 自然界产出的夕线石按其形态和产状不同主要有如下几种:(1)巨晶板柱状或竹节状夕线石,主要以变班晶形式存在于夕线石榴钾长片麻岩之中,形态规则、产出量大,共生矿物有石榴石(Gt)、钾长石(Kf)和黑云母(Bt)等,无堇青石(Crd).(2)针柱状或乳滴状夕线石集合体,常以包体形式存在于大颗粒的茧青石、钾长石或石英之中.集合体形态多样,有时规则排列,有时则强烈弯曲甚至形成小褶皱.该夕线石主要产于夕线石榴茧青黑云钾长片麻岩之中.(3)纤维毛发状夕线石聚集体,常与黑云母残片交生在一起,彼此呈渐变过渡关系.该种夕线石可产出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岩石之中,反映其不同的成因特征.一种为夕线石榴(堇青)黑云片麻岩,夕线石沿黑云母解理缝方向呈纤维状分布,由里向外夕线石粒径逐渐变细,表现出一种熔融特征;另一种为含石榴夕线黑云片岩或二云片岩,这种夕线石和黑云母往往遭受了强烈的揉皱,呈不规则的毛团状和扫帚状,夕线石粒径极细以至在光学镜下很难分辨.由于矿物组合中缺少十字石(Stau)、堇青石和钾长石等特征矿物,表明其变质温度较低(相当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

文章编号:1008-0058(2001)04-0416-01
修稿时间:2001年8月1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