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储集层中高压流体引爆强地震的机理——以5.12汶川地震为例
引用本文:毛小平, 何廉康, 刘佳林, 李岁岁, 张学强, 宿宇驰, 卢鹏宇. 2021. 储集层中高压流体引爆强地震的机理——以5.12汶川地震为例. 地质力学学报, 27(4): 628-642.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1.27.04.052
作者姓名:毛小平  何廉康  刘佳林  李岁岁  张学强  宿宇驰  卢鹏宇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No.JP14009)
摘    要:

目前产生地震的机制仍以弹性回跳说为主:地震是因为断层错断使岩层的弹性能释放而引发。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仅断层错断后的弹性能,是否真能达到实际地震所释放的巨大能量。因此,有必要探讨地震初动后破坏性强震的性质及其真正的能量来源。文章根据沉积地层中的储集层及其压力的特点分析得出,储集层内含有大量的高压流体,其压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释放出来,产生流体物理爆炸,有可能是强震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计算得出,当断层破裂并刺穿面积较大的储集层时,其压力释放所产生的弹性能可以达到震级8.0以上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人为的工程活动也可引发小规模的流体压力的释放现象,如钻井时的井喷、水力压裂会诱发有感地震等。同时,文章根据对距离震中较近的地震台的波形及传播射线路径分析认为,强震波动可能不是横波S波,而是涨缩波P波,据此不能排除强震是由爆炸所致。综合汶川地震多个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波的时间域和频率域特征、地面观测到的爆炸现象、地震后科学钻探获得的岩心等大量直接或间接证据,说明了这种流体爆炸能量释放的可能性。最后,文章提出了地震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微破裂阶段Ⅰ,该阶段有流体活动,并可产生动电效应,但未触发地震初动;地震初动后的断裂破裂阶段Ⅱ;由流体压力释放产生地震强震阶段Ⅲ。




关 键 词:汶川地震   时频分析   起始破裂   初动   储集层   流体超压
收稿时间:2021-04-05
修稿时间:2021-07-16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力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力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