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冰雪型地质灾害链高位萌生、动力溃散及物相转化过程剖析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申艳军,陈思维,张蕾,马鹏辉,田思思,马文.冰雪型地质灾害链高位萌生、动力溃散及物相转化过程剖析北大核心CSCD[J].冰川冻土,2022,44(2):643-656.
作者姓名:申艳军  陈思维  张蕾  马鹏辉  田思思  马文
作者单位:1.西安科技大学 地质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陕西省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3.长安大学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4.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5.生态地质与灾害防控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7274);
摘    要:受全球气候变暖对高海拔山地区气温放大效应影响,冰雪型地质灾害趋于增多,且普遍呈现链式发育特征,具有灾害类型动态转化、影响范围大、破坏程度高等特点,严重威胁区域内重大工程建设安全。基于实地考察与文献调研方式,将高寒山地区常见冰雪型地质灾害凝练为:冰岩崩、雪岩崩、冰雪型碎屑流、冰碛物堆积滑坡、冰湖溃决、冰川型泥石流6类,并分别剖析各自典型的发育特征;而后,对冰雪型地质灾害3种典型链式组合关系予以剖析,发现: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普遍存在“高位萌生→动力溃散→物相转化”动态演化过程;据此,对冰雪型地质灾害高位萌生、动力溃散及物相转化三阶段特征及内在机制进行分析,明确了冰雪型地质灾害的“高位萌生→位能转化→侵蚀铲刮→滑移堆积”累积链生放大机理。最后,对冰雪型地质灾害链各演化阶段进行评价模型梳理,认为:新型破碎-扩散模型、Flores接触力模型可用于评价冰雪型地质灾害高位萌生向动力溃散过程;犁切模型可较好描述其侵蚀铲刮与体积放大过程;颗粒流模型、空气润滑模型、超孔隙水压力模型可用于揭示后续的高速滑移堆积特征;而Voellmy流变模型、Bingham流体渗流模型可较好解释其灾害链条的物相转化特征。研究对于科学评价冰雪型地质灾害链动态演化过程具有基础参考价值。

关 键 词:冰雪型地质灾害  灾害链  链式组合关系  链生放大  评价模型
收稿时间:2022-03-02
修稿时间:2022-04-13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