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煤山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事件地层时序的微观地层记录
引用本文:曹长群,郑全锋.煤山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事件地层时序的微观地层记录[J].中国科学D辑,2009,39(4):481-487.
作者姓名:曹长群  郑全锋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编号: KZCX2-YW-12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6CB8064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473003)资助
摘    要:煤山剖面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24~29层微观地层特征,清晰地显示了这一关键地层段持续的缺氧及频发的风暴扰动、固结基底/硬底构造、火山喷发、陆地风化和丘状微生物岩发育等事件的整体时序关系,为综合探讨二叠纪末期生物灭绝的机制提供依据.晚二叠世长兴组24层以发育有机质微细纹层为主,间断性受到风暴形成的底流冲刷,暗示这一时期静滞、分层和缺氧的海洋主体环境.晚二叠世末期快速海侵事件发生于24d层顶部,以典型的硬底构造发育为特征.持续的陆源火山物质风化和向海洋搬运沉积,使得以伊利石为主的黏土矿物广泛存在并贯穿二叠纪生物灭绝事件的整个过程.但是,发育正粒序火山玻屑的25层“界线黏土”却是强烈的火山喷发物在海洋直接沉降的结果.表现在27—2层上部的固结基底构造,发育Glossifungites遗迹等强烈生物扰动和塑性基底特征,代表着与牙形刺Hindeodusparvus的开始出现相一致的快速海侵事件的发生.27-5层微弱的丘状微生物岩的首次发现,表明华南浅水碳酸盐台地发育的微生物岩应属于早三叠世最早期,同时也代表了二叠纪末生物灭绝事件的最终结束.

关 键 词:煤山  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  微观地层  事件时序
收稿时间:2008-05-04
修稿时间:2008-09-17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