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江苏南通黄泥山黄土漫反射光谱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引用本文:张伊琳, 董艳, 吴超, 钱鹏, 郑祥民. 江苏南通黄泥山黄土漫反射光谱特征及古环境意义[J]. 第四纪研究, 2018, 38(2): 529-536.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8.02.23
作者姓名:张伊琳  董艳  吴超  钱鹏  郑祥民
作者单位:1.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01189和41671003)、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批准号:201510304049Z)和南通市重点实验室项目(批准号:CP12016005)共同资助
摘    要:

选取长江下游江苏南通黄泥山黄土堆积为研究对象,运用磁滞回线、热磁曲线与漫反射光谱特征分析其磁性矿物组成,结合色度参数、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黄泥山黄土记录的古环境信息。研究发现,黄泥山黄土中亚铁磁性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磁赤铁矿,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主要为赤铁矿(Hm)、针铁矿(Gt)。剖面中Hm/Gt值在U1(147~124 cm)和U3(39~0 cm)层中小于1,在U2(123~40 cm)层中大于1,这指示U1、U3层形成于相对干燥的气候环境,U2层形成于相对湿润的气候环境。色度参数亮度(L*)、红度(a*)值与磁化率(χ)及总铁的百分含量(TFeOx%)、化学风化指数(CIA)随深度变化趋势相关性明显,且指示U1和U3层经历了相对U2层较弱的成壤作用。
因此,黄泥山黄土漫反射光谱特征及色度参数L*和a*值可作为黄土风化与夏季风强度的替代性指标。与其他典型黄土剖面特征对比,黄泥山黄土总体上经历了相对干冷的气候环境,其中U2阶段的沉积环境相对暖湿,U1和U3较为干冷。该研究对长江下游地区古气候干湿变化及古环境重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下蜀黄土   漫反射光谱   磁化率   古环境   南通
收稿时间:2017-10-26
修稿时间:2018-01-17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