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1951-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
引用本文:娄珊珊, 陈光舟, 陆雅君, 郝莹. 2019: 安徽省近40 a极端温度事件的气候特征分析. 暴雨灾害, 38(1): 72-78. DOI: 10.3969/j.issn.1004-9045.2019.01.009
作者姓名:娄珊珊  陈光舟  陆雅君  郝莹
作者单位:1.安徽省气象台, 合肥 23003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合肥 230026;3.淮河流域气象中心, 合肥 230031;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1
基金项目: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项目(HRM201405);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8-03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5LASW-B02)
摘    要:

利用1975-2014年安徽省77个观测站的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气温资料,对近40 a极端温度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冬季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分布,总体呈北多南少,地区差异较大,极端低温事件发生次数最多的是宿州萧县。近40 a间冬季的极端低温事件发生减少趋势显著,与冬季平均温度的显著上升相对应。年极端最低温度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且极端低温的发生频次与强度并不对应。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较多区域为江南。
1975-2014年,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发生呈整体增多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年极端最高温度的时间序列,与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的时间序列是相对应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从MK突变上看,年极端低温和高温事件发生均存在突变。分析合成环流场发现,冬季极端冷事件发生时,亚洲中高纬度环流的经向度明显增强;夏季极端暖事件的发生与副高的明显西伸增强维持有关。




关 键 词:极端冷事件  极端暖事件  实际累积频率分布  MK检验
收稿时间:2017-09-04
点击此处可从《暴雨灾害》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暴雨灾害》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相似文献(共20条):
[1]、任福民,翟盘茂.1951~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J].大气科学,1998,22(2):217-227.
[2]、杨经培,古月,杨晓华.1951-2006年包头气温极端事件变化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9(2):9-11.
[3]、毛以伟,陈正洪,陈茜,谢萍.1951—2016年武汉市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18,12(5):75-82.
[4]、阎琦,;崔锦,;吴艳青.1951-2005年鞍山冬季气温变化分析[J].辽宁气象,2008(4):53-55.
[5]、陈勇,陈阳,范昱.1951—2010年长沙市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3,36(4):41-44.
[6]、张宁,孙照渤,曾刚.1955-2005年中国极端气温的变化[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31(1):123-128.
[7]、潘文卓,缪启龙,许遐祯.1951-2006年南京气温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学报,2008,31(5):694-701.
[8]、陈勇,陈阳,范昱.1951—2010年长沙市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2,35(3):41-44.
[9]、张楠,苗春生,邵海燕.1951-2007年华北地区夏季气温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25(6):23-28.
[10]、江铭诺,李冠毅,何婉文,王沛东,李舒文.1951—2020年广州地区极端气温指数年月尺度变化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22,38(2):239-252.
[11]、许国宇.1951-2009年冬季北京极端低温事件变化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34(1):23-26.
[12]、阎琦,崔锦,吴艳青.1951—2005年鞍山冬季气温变化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24(4):53-55.
[13]、居丽丽,史军,张敏.1961-2015年华东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研究[J].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20,14(3):112-121.
[14]、翟盘茂,邹旭恺.1951-2003年中国气温和降水变化及其对干旱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1):15-18.
[15]、隋洪起,张彩凤,王秀萍,祝青林.1951—2010年大连市气温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5):46-52.
[16]、1971-2015年黑龙江省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特征[J].黑龙江气象
[17]、金巍,曲岩,才奎志.1951---2005年营口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辽宁气象,2009(3):39-43.
[18]、隋洪起,张彩凤,王秀萍,祝青林.1951—2010年大连市气温变化特征[J].辽宁气象,2011(5):46-52.
[19]、金巍,曲岩,才奎志.1951—2005年营口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25(3):39-43.
[20]、潘文卓,缪启龙,许遐祯.1951--2006年南京气温变化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31(5):694-70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