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尾砂胶结充填体蠕变模型及在FLAC3D 二次开发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姓名:赵奎  何文  熊良宵  杨欣  王晓军
作者单位:1. 江西理工大学 工程研究院,江西 赣州 341000;2. 江西理工大学 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3. 宁波大学 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4. 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30; 5. 江西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064010,No.4100210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资助(No.2008BAB32B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No.2011cb411913)
摘    要:关于岩石蠕变特性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但对胶结充填体的蠕变特性还缺乏系统地研究。在室内充填体单轴蠕变试验的基础上,利用Hoek-Kelvin模型表征充填体的蠕变特性,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选用的蠕变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并研究各蠕变参数对应力水平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分级应力水平加载下,弹性模量EH和黏滞系数η变化较小,而参数EK对应力水平变化较敏感。利用FLAC3D软件二次开发所建立的蠕变模型,用开发的模型进行分级加载蠕变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

关 键 词:胶结充填体  蠕变模型  粒子群优化算法  FLAC3D
收稿时间:2012-02-1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土力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土力学》下载全文
相似文献(共20条):
[1]、杨文东,张强勇,张建国,贺如平,曾纪全.基于FLAC3D的改进Burgers蠕变损伤模型的二次开发研究[J].岩土力学,2010,31(6):1956-1964.
[2]、付自国,乔登攀,郭忠林,李克钢,谢锦程,王佳信.超细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计算模型及应用[J].岩土力学,2018,39(9):3147-3156.
[3]、废石尾砂胶结充填体材料力学特性研究[J].矿物学报
[4]、刘志祥,李夕兵,戴塔根,曹平.尾砂胶结充填体损伤模型及与岩体的匹配分析[J].岩土力学,2006,27(9):1442-1446.
[5]、李一帆,张建明,邓飞,白世伟.深部采空区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5,26(6):865-868.
[6]、褚卫江,徐卫亚,杨圣奇,周维垣.基于FLAC3D岩石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的二次开发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11):2005-2010.
[7]、赵奎,王晓军,刘洪兴,邬长福,张金龙.布筋尾砂胶结充填体顶板力学性状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32(1):9-14.
[8]、雷小芹,杨果林.边界面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及验证[J].岩土力学,2012,33(2):635-640.
[9]、曹帅,宋卫东,薛改利,王洋,朱鹏瑞.考虑分层特性的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折减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5,36(10):2869-2876.
[10]、何利军,吴文军,孔令伟.基于FLAC3D含SMP强度准则黏弹塑性模型的二次开发[J].岩土力学,2012,33(5):1549-1556.
[11]、吴再海,纪洪广,姜海强,齐兆军,寇云鹏.尾砂胶结含盐冻结充填体力学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20,41(6):1874-1880.
[12]、王俊,乔登攀,韩润生,李广涛,谢锦程.阶段空场嗣后充填胶结体强度模型及应用[J].岩土力学,2019,40(3):1105-1112.
[13]、高盛翔,叶容章,唐伟励,徐清,贺金强.应用MATLAB接口程序建立复杂地质体FLAC3D模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37(5):51-53.
[14]、张传庆,周辉,冯夏庭.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计算格式[J].岩土力学,2008,29(3):596-602.
[15]、罗周全,吴亚斌,刘晓明,刘望平,杨彪.基于SURPAC的复杂地质体FLAC3D模型生成技术[J].岩土力学,2008,29(5):1334-1338.
[16]、曹帅,杜翠凤,谭玉叶,付建新.金属矿山阶段嗣后充填胶结充填体矿柱力学模型分析[J].岩土力学,2015,36(8):2370-2376.
[17]、张宪堂,王洪立,周红敏,卢立标.FLAC3D在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8,29(Z1):258-262.
[18]、邹佑学,王睿,张建民.砂土液化大变形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与应用[J].岩土力学,2018,39(4):1525-1534.
[19]、陈育民,刘汉龙.邓肯-张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与实现[J].岩土力学,2007,28(10):2123-2126.
[20]、水平分层胶结充填体损伤本构模型及强度准则[J].岩土力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