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南印度洋中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粒度特征的影响
引用本文:吕文哲,易 亮,付腾飞,杨继超,陈广泉,林 震,徐兴永,于洪军.西南印度洋中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粒度特征的影响[J].海洋科学进展,2017,35(4).
作者姓名:吕文哲  易 亮  付腾飞  杨继超  陈广泉  林 震  徐兴永  于洪军
摘    要:通过采用多种前处理方法,对西南印度洋中脊沉积物粒度进行了测定、分析和对比研究。其中,未去除碳酸盐的样品平均粒径介于7.18~8.35Φ;分选较差;偏度表现为极负偏,且负偏程度随着分选变差逐渐变大;峰度表现为平坦。粒度频率曲线呈较显著的多峰分布。去除碳酸盐之后,样品平均粒径介于5.95~6.64Φ;分选变好;偏度由极负偏变为极正偏;峰度由正态向平坦方向变化;黏土质量分数明显减少,粉砂质量分数显著增加。粒度频率分布曲线、粒度象特征及粒度结构也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些变化指示了沉积物的搬运处于静水悬浮和递变悬浮的过渡阶段,而是否去除碳酸盐将对粒度分析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有机质和生物硅的存在也对沉积物粒度测试结果造成了影响,使细粒组分明显增加,但并不影响粒度分布的基本形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