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的云浮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北大核心CSCDCSSCI
引用本文:陈昕,彭建,刘焱序,杨旸,李贵才.基于“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的云浮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北大核心CSCDCSSCI[J].地理研究,2017(3):471-484.
作者姓名:陈昕  彭建  刘焱序  杨旸  李贵才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518055;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10087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95)
摘    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生态源地识别与空间阻力面构建一直是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的技术难点。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与景观连通性三个方面识别生态源地,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修正基本生态阻力面,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从而综合构建云浮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云浮市生态源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6.47%,主要分布在西部与南部的山林地。云浮市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08.87 km,其中景观廊道总长度为315.58 km,组团廊道总长度为193.29 km,呈环状辐射分布于植被覆盖相对较好的山区地带。全市16个自然保护区基本都位于生态源地范围内。构建的"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可以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新思路,从而有效指引相关空间规划。

关 键 词:生态安全格局  源地识别  廊道判定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云浮市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