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环境的不稳定性和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 浙江长兴微生物分子化石记录
引用本文:黄咸雨,焦丹,鲁立强,谢树成,黄俊华,王永标,殷鸿福,王红梅,张克信,赖旭龙.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环境的不稳定性和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 浙江长兴微生物分子化石记录[J].中国科学D辑,2007,37(5):629-635.
作者姓名:黄咸雨  焦丹  鲁立强  谢树成  黄俊华  王永标  殷鸿福  王红梅  张克信  赖旭龙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霍英东教育基金
摘    要:从生态系统的底层——蓝细菌和绿硫细菌出发, 从分子化石角度分析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的环境变化和生物危机的特点. 系列2-甲基藿烷(C28-C32)指数揭示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蓝细菌的剧烈变化, 蓝细菌在动物灭绝期间和期后出现多次(至少两次)繁盛, 反映了生态系统和水体营养条件的不稳定性. 2-烷基-1,3,4-三甲基苯系列化合物(C12-C23)指标与姥鲛烷/植烷比值(Pr/Ph)共同揭示了沉积环境快速多变的氧化-还原条件. 这些分子化石参数记录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处于一种极度不稳定的环境. 这种环境条件长期的极度不稳定状态与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生物复苏的长期性相吻合. 因此, 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与生物复苏的长期性是统一的, 它们都是对环境条件不稳定性的响应.

关 键 词:蓝细菌  绿硫细菌  分子化石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环境  
收稿时间:2006-05-17
修稿时间:2006年5月17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