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中氨氮对大菱鲆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李之乡 王伟继 胡玉龙 吕丁 吴欢欢 栾生 孔杰 |
| |
作者单位: |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
| |
基金项目: | 泰山学者种业计划专家项目(ZR2014CQ001);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ZDJS06A07);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2012AA10A408-7) |
| |
摘 要: | 为了评估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耐氨氮性状的遗传参数和为循环水养殖大菱鲆提供科学指导,作者研究了养殖海水中氨氮对4月龄和8月龄大菱鲆的急性毒性效应,同时对比了氨氮对白化和正常个体、雌性和雄性个体的急性毒性效应差别。结果表明:非离子氨对4月龄大菱鲆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2.19、1.94、1.80、1.72 mg/L,对8月龄大菱鲆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3.64、3.02、2.93、2.86 mg/L,非离子氨对4月龄和8月龄大菱鲆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7和0.29 mg/L;氨氮对白化和正常大菱鲆以及雌性和雄性大菱鲆的急性毒性效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选育大菱鲆的耐氨氮品系提供科学依据。
|
关 键 词: |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苗种 氨氮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白化 |
收稿时间: | 2017-04-10 |
修稿时间: | 2017-04-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