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全新世以来南黄海岩心记录的沉积环境演变对东亚季风的响应 |
| |
引用本文: | 皮仲, 李铁刚, 南青云. 中全新世以来南黄海岩心记录的沉积环境演变对东亚季风的响应[J]. 海洋地质前沿, 2016, 32(7): 1-10. doi: 10.16028/j.1009-2722.2016.07001 |
| |
作者姓名: | 皮仲 李铁刚 南青云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7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61;; 4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06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6054,41230959);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XDA11030104) |
| |
摘 要: | 对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中心位置的Z1钻孔进行了AMS14C年龄、粒度和TOC/TN分析,综合指标结果揭示了中晚全新世以来南黄海区域的沉积环境演化。自6 094 a BP以来,沉积速率、平均粒径和TOC/TN整体趋势的减少指示,研究区陆源物质输入的减少与东亚冬/夏季风的减弱有关。根据粒度参数和TOC/TN变化将研究区沉积环境演化分成3个阶段:①6.1~5.4 ka BP时沉积物粒度最粗,TOC/TN值较高,这与该阶段东亚冬季风的强盛且稳定和黄海暖流的形成初期较弱有关;②5.4~3.9 ka BP时沉积物粒度减小但波动幅度较大,TOC/TN值呈减小趋势,此阶段东亚冬季风减弱但波动剧烈;③3.9~0 ka BP时沉积物粒度较细且相对稳定,TOC/TN增加直至趋于稳定,该阶段冬季风减至最弱且趋于稳定。另外岩心记录的6.0、5.3、4.6、4.0和3.4 ka BP沉积物粒度明显较粗、TOC/TN值较大与东亚冬季风增强、海区温度较低有关;6.1~5.7 ka BP的高速沉积与冬季风强盛有关;2.8~1.9 ka BP的高速沉积则与黄海沿岸流和黄海暖流共同作用形成的南黄海中部气旋式冷涡的加强稳固有关。
|
关 键 词: | 沉积环境 东亚季风 黄海暖流 粒度 |
收稿时间: | 2016-03-1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前沿》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前沿》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