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南部近岸泥质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 |
| |
引用本文: | 刘金庆, 印萍, 陈小英, 曹志敏, 王松涛, 吴振, 宋委. 威海南部近岸泥质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 36(6): 199-209. doi: 10.16562/j.cnki.0256-1492.2016.06.022 |
| |
作者姓名: | 刘金庆 印萍 陈小英 曹志敏 王松涛 吴振 宋委 |
| |
作者单位: | 1.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青岛 266071;;; 2.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071;;; 3.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 4. 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潍坊 26102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406081,41506107) 中国-东盟海洋地学研究与减灾防灾倡议 山东地勘专项(201323) 科技部基础性专项(2013FY112200) |
| |
摘 要: | 对威海南部近岸泥质区WHZK01钻孔(孔深25.1 m)岩心开展粒度分析、AMS14C和光释光(OSL)年代学测试,结合地震地层特征以及周边钻孔对比,建立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地层框架,揭示出该地区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化过程:(1)氧同位素3期晚期(MIS3a)的河流沉积,水动力环境动荡;(2)氧同位素1期(MIS1)早期河漫滩与河口湾沉积,动力环境总体较弱;(3)全新世滨海-浅海沉积,沉积环境弱而稳定。海平面变化是影响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演化的主要因素,尤其全新世高海平面以来,随着黄海暖流的形成和黄海环流格局的建立,大量黄河物质在山东半岛沿岸流作用下输运到研究区,使得威海近岸泥质区得以快速发育。
|
关 键 词: | 粒度 高分辨率 沉积环境 泥质区 威海南部近岸 |
收稿时间: | 2016-06-20 |
修稿时间: | 2016-08-0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