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震后修复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 [2]、 | 郭艳,苏明周,胡长明.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6,38(2):176-184. | [3]、 | 王峥,李慎.不同支撑形式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抗震性能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20(3):080-92. | [4]、 | 高和平.近场地震下钢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J].华南地震,2022(1):147-152. | [5]、 | 高和平.近场地震下钢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J].华南地震,2022(1):147-152. | [6]、 | 赵坤,李腾飞,苏明周,耿帅,张宸恺,张琦.基于OpenSEES的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框架精细化建模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0(5):169-177. | [7]、 | 郑晓伟,苏明周,石鲁,秦瑞,王迪涛,王喆.直接基于位移设计的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6,38(5):678-684. | [8]、 | 高强钢组合D型偏心支撑框架抗震性能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 | [9]、 | 洪敏,秦瑞,王凤,高永国,高中南,李少华.高层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抗震性能简化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20,42(2):332-336. | [10]、 | 王伟,孙国华,刘文渊,刘撼.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弹塑性状态 的层剪力分布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39(4). | [11]、 | 李向真,欧海龙,程国亮.摩擦消能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22(3):154-159. | [12]、 | 赵宝成,于安林,蒋思成,王军良.Y形偏心钢支撑RC框架结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33(1):47-53. | [13]、 | 宗钟凌,吕凤伟.钢结构加层混凝土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侧向力分布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26(3). | [14]、 | 王永贵,宋红弟.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结构影响因素的静力弹塑性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40(3):421-431. | [15]、 | 梁柱节点刚度对Y形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J].地震研究 | [16]、 | 郑山锁,代旷宇,孙龙飞,杨威,李文勇,田微.钢框架结构的地震损伤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37(2):290-297. | [17]、 | 方明霁,李国强.基于多弹簧模型的钢框架结构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27(3):22-29. | [18]、 | 补国斌,徐冲,宾佳,熊浩然,齐超文,王颖.双向速度脉冲地震下偏心重力柱核心筒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3(1):58-64. | [19]、 | 邢朋涛,梁兴文.新型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14,9(4):790-800. | [20]、 | 关彬林,连鸣,苏明周.钢框筒Pushover 析侧向力分布方式的影响比较[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3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