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中部古河谷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潜力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康世虎 杨建新 刘武生 赵兴齐 乔鹏 杜鹏飞 吕永华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 430074;核工业208大队,内蒙古包头 014010;2. 核工业208大队,内蒙古包头,014010;3.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
| |
基金项目: | 核工业地勘基金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哈达图铀矿床普查"项目(201602-2),"二连盆地深部层位铀成矿关键地质问题研究与靶区优选"项目(DZB162-1) |
| |
摘 要: | 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末期断拗转换的构造应力场背景,为赛汉组上段古河谷沉积的发育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赛汉组上段古河谷沉积是在下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由于湖泊沉积衰亡,形成了长流程的古河道砂体,为铀成矿提供了理想的赋矿空间。晚白垩世-古新世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有利于氧化带的发育。因此,古河谷砂体和氧化带控制了盆地内的铀成矿。笔者通过以哈达图、赛汉高毕和巴彦乌拉铀矿床的对比分析,建立了二连盆地3种不同古河谷类型的铀成矿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潜力分析,指出找矿的方向。
|
关 键 词: | 二连盆地 古河谷 铀成矿特征 潜力评价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