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用天然地震探测青藏高原中部地壳、上地幔结构
引用本文:姜枚, 吕庆田, 史大年, 薛光琦, G. POUPINET, A. HIRN. 用天然地震探测青藏高原中部地壳、上地幔结构[J].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39(04): 470-481,
作者姓名:姜枚  吕庆田  史大年  薛光琦  G. POUPINET  A. HIRN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 2. 法国Joseph大学地球物理及构造研究所,法国格瑞诺贝尔 38041;; 3.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地珠物理研究所,法国巴黎 75252
摘    要:从西藏南部的定日、嘎拉至青海铜铁山的天然地震探测剖面,实际路线长约2000km,布设了约110台便携地震仪,记录了数百次远震和近震事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资料处理与解释.依据SKS,PKS,ps等横波分裂特征计算的青藏高原中部上地幔的地震各向异性表明:研究区各构造单元内的地震各向异性有明显变化,发现上地幔各向异性快速波的偏振方向与造山带的走向不完全一致.在雅江缝合线、崩错-嘉黎、唐古拉山口、昆仑山口几条断裂带处南、北各向异性出现显著的差异,而金沙江缝合线和班公-怒江缝合线的南、北则没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变化.由P波走时残差,利用层析技术反演了400km深度内的速度图像,可以看出近地表100km范围内速度的不均匀变化与地表划分的构造单元很吻合,进一步佐证了青藏高原是由不同时期的微板块拼合而成的认识.在青藏高原中部150km深度以下发现了多处低速区.在金沙江缝合带下方约200km深度处有一长250km以上、延伸150km的低速体,推测可能是一地幔柱.利用PS转换波划分的界面,显示出青藏高原北部具有低速层和高速层交替出现的地壳结构.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天然地震   各向异性   低速体
收稿时间:1995-05-05
修稿时间:1995-09-01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