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太阳宁静区小尺度磁场的二维功率谱(英文)
作者姓名:汪景琇  史忠先  刘建强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汪景琇,史忠先),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刘建强)
摘    要:以1988年9月5日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磁强图为基础,首次给出了对一太阳宁静区小尺度磁场空间分布的二维功率谱。 尽管从总体上,功率谱的分布呈现从低频分量向高频分量迅速衰减的趋势,但是,反映小尺度磁场分布的不同尺度空间周期性的分离的尖峰,是功率谱的最主要特征。 本文的主要结果可概括为下列两点: (1)太阳宁静区的磁通量不仅凝聚在分离的、具有相对较强磁通量密度的磁结构内,而且磁结构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分离的尺度不同的周期。 (2)小尺度磁场空间分布的最显著的周期,具有超米粒的空间尺度。这与以往磁对流理论与有关观测结果相一致。在功率谱中,还可以证认相应于亚超米粒,及亚超米粒和超米粒之间尺度的空间周期的大量尖峰。这是本文首次得到的。 包含更多观测资料的进一步工作是必须的,特别是获得对同一宁静区的速度场和磁场同时性的二维功率谱,对研究磁场和对流速度场的相互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观测的功率谱与理论预测谱的比较,将有助于理解太阳光球分离磁结构形成的物理过程。

关 键 词:太阳  磁场  功率谱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汪景xin 史忠先.太阳宁静区小尺度磁场的二维功率谱[J].天体物理学报,1990,10(1):96-98,T001.
[2]、景海荣 田莉荣.太阳宁静区磁场的功率谱分析[J].天体物理学报,2000,20(2):164-170.
[3]、景海荣,杨志良,田莉荣,TONG Yi,童彝.太阳宁静区磁场的功率谱分析[J].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2000,20(2).
[4]、汪景琇,史忠先.太阳表面小尺度磁场的结构和演化[J].天文学进展,1988(2).
[5]、张枚 张洪起.太阳宁静区磁元的空间结构[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9,18(2):120-121.
[6]、邓元勇 仇朴章.太阳宁静区的高分辨率像复原[J].天文学报,1994,35(4):380-386.
[7]、王华宁.两个太阳活动区中纵向磁场的分形特征(英文)[J].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1996(4).
[8]、张其洲,方成.宁静日珥物理参数的二维分布[J].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1987(2).
[9]、曹艾 张洪起.太阳宁静区网络磁和速度场结构的空间分布谱和滤波分析[J].天文学报,1991,32(1):46-55.
[10]、徐文耀,张满莲,林云芳,曾小苹.中低纬度变化磁场的分析(英文)[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9(Z1).
[11]、刘桂林.AR5278活动区的磁场演化(英文)[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9(Z1).
[12]、刘麟仲.哈雷慧星的二维磁场结构[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8,17(2):82-89.
[13]、刘新萍.太阳日冕环的运动(二)[J].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1983(1).
[14]、顾啸马,钟树华,敦金平.太阳耀斑(后)环系物理量的二维分布和演化特征[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4,1(1):47-55.
[15]、包星明.1988年3月黑子磁场的演化(英文)[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9(Z1).
[16]、吴铭蟾.云南天文台的太阳光学观测设备(英文)[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9(Z1).
[17]、李钧,李利斌,黄泽荣,吴振华.太阳耀斑引起的突发电离层骚扰(英文)[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9(Z1).
[18]、汪景璓.类太阳恒星磁场的太阳标度[J].天文学进展,1994,12(2):115-125.
[19]、林元章.太阳耀斑区磁场和电流研究的一些新进展[J].天文学进展,1995,13(3):185-194.
[20]、吴林襄,艾国祥.关于光球横向磁场和电流的测定(英文)[J].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1990(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