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钟”形采空硐室结构特征参数分析
引用本文:杨丹,胡卸文.“钟”形采空硐室结构特征参数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2017,25(4):1123-1131.
作者姓名:杨丹  胡卸文
作者单位:①.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成都 6100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293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科学研究计划J-2014-10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科学研究计划KJ-2015-18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科学研究计划KJ-2016-8"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PCSIRT"
摘    要:古人根据长期采矿经验,在长屿硐天矿区开挖形成了无柱式"钟"形硐室,并根据NS走向和SW-NE走向地形坡度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断面跨度,导致硐室底部呈近似椭圆形。为深入探寻长屿硐天华玄硐群与花居硐群"钟"形硐室结构特征的科学规律,深入总结古人工程技术经验,进一步分析大型硐室群屹立千年不倒的影响因素,本文深入开展"钟"形采空硐室结构参数特征的研究,以地形坡度、硐室跨高比、硐室埋深与高度比为因素,采用FLAC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硐室围岩的应力以及塑性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结论为:在缓坡方向,硐室跨高比宜小于1.44,硐室埋深与硐高比宜小于1.8;在陡坡方向,跨高比宜小于1.28,硐室埋深与硐高比宜小于1.8。勘查的24个硐室中有67.7%硐室符合该规律,可见古人采用了较为合理的"钟"形硐室结构形式,为洞室千年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 键 词:钟形硐室    结构特征    围岩应力    围岩塑性区
收稿时间:2017-03-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