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豫西熊耳山地区吉家洼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碳、氧、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作者姓名:张兴康  叶会寿  张维  张福斌  何旭麒  张向存
作者单位:河北省地质调查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 实验室,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 实验室, 北京 100037,河北省地质调查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81,河北省地质调查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81,河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勘查院, 河南 郑州 450001,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 河南 郑州 450003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220869)和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编号:ZS1314)的联合资助
摘    要:吉家洼金矿床位于豫西熊耳山金多金属矿集区中西部,矿体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属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为了查明吉家洼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次对矿床的碳、氧、硫、铅等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吉家洼金矿的δ~(13)C_(V-PDB)介于-10.3‰~-7.7‰之间,δ~(18)O_(V-SMOW)介于14.2‰~17.8‰之间,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碳来源于岩浆。硫化物δ~(34)S值介于-20.4‰~-5.4‰,表明硫来源于早白垩世花山花岗岩基,造成硫化物的δ~(34)S值呈现出较大负值的原因可能是在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引起硫同位素发生分馏所致。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7.042~18.149,~(207)Pb/~(204)Pb=15.333~15.575,~(208)Pb/~(204)Pb=37.675~38.868,与由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太华群岩石重熔形成的早白垩世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点。综合碳、氧、硫、铅等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认为,吉家洼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矿床成因属岩浆期后热液脉状金矿床。

关 键 词:地球化学  碳、氧、硫、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吉家洼金矿  熊耳山地区
收稿时间:2016-02-25
修稿时间:2017-04-1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