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福建紫金山矿田西南铜钼矿段蚀变矿化特征及SWIR勘查应用研究
作者姓名:许超  陈华勇  Noel WHITE  祁进平  张乐骏  张爽  段甘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40;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02,Centre of Excellence in Ore Deposits (CODES), University of Tasmania, Private Bag 79, Hobart, Australia,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 上杭 364200,Centre of Excellence in Ore Deposits (CODES), University of Tasmania, Private Bag 79, Hobart, Australia,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编号:Y333081A07)、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合作团队项目(编号:Y433131A07)和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201508)联合资助
摘    要:西南铜钼矿段位于中国著名的福建上杭县紫金山矿田内,是该矿田最新发现的另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矿床。该矿床形成于白垩纪,矿化(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与成矿同期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围岩蚀变由深到浅分别为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高级泥化-泥化蚀变带和氧化带。蚀变矿化期次可划分为:(早期)绢英岩化期、斑岩矿化期、浅成低温热液叠加期、成矿后期脉和表生期。其中,斑岩矿化期又可分为钾硅酸盐化阶段、青磐岩化阶段和(晚期)绢英岩化阶段;浅成低温热液叠加期主要为泥化-高级泥化蚀变。对比研究发现,西南矿段具有与典型斑岩矿床相似的矿化蚀变特征,但缺失钾化带且矿化规模小,成矿斑岩以岩枝状(非岩株状)水平侵位,产生非对称蚀变分带,据此推测西南矿段深部可能存在真正的成矿斑岩岩株和大储量及高品位的矿化中心。通过短波红外光谱(SWIR)研究发现,从矿化中心到外围,伊利石结晶度值(IC)和伊利石2200 nm吸收峰位值(Pos2200)均有明显的从高值到低值的变化趋势。此外,研究发现高IC值(2.1)和高Pos2200值(2203 nm)可作为紫金山地区勘查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本研究可以为紫金山地区斑岩矿床的成矿规律认识和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地质学  蚀变分带  蚀变矿化期次  短波红外光谱  伊利石结晶度  西南铜钼矿段  紫金山矿田
收稿时间:2016-04-22
修稿时间:2017-06-2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