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闽北大药坑金矿床黄铁矿成分标型及硫、铅同位素组成研究
作者姓名:肖凡  班宜忠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16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武夷山成矿带龙泉-上杭地区地质矿产调查"(编号:DD20160037)和"中国矿产地质与成矿规律综合集成和服务(矿产地质志)"(编号:DD20160346)资助
摘    要:闽北政和-建瓯矿集区内大药坑金矿床是一个赋存于韧性剪切带中的小型矿床。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载金矿物黄铁矿电子探针成分和硫化物硫、铅同位素组成,探讨了大药坑金矿床的成矿作用问题。研究表明,大药坑金矿床黄铁矿的Co/Ni比值大多在1~5之间,为岩浆热液成因黄铁矿,成矿热液的温度和盐度均较高,也表现出岩浆热液的性质;金属硫化物的δ~(34) SCDT均为靠近0的较低正值(0.1‰~3.4‰),说明成矿物质为岩浆来源,硫化物的铅同位素比值以及高μ(~(238)U/~(204)Pb)和ω(~(232)Th/~(204)Pb)等特征,说明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特征。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大药坑金矿床形成于东南沿海区域强烈壳幔作用时期,与燕山期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型。

关 键 词:地质学  韧性剪切带  岩浆期后热液  金矿床  闽北
收稿时间:2015-08-03
修稿时间:2016-10-2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