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东北黑土地的荒漠化危机
引用本文:孙继敏, 刘东生. 中国东北黑土地的荒漠化危机[J]. 第四纪研究, 2001, 21(1): 72-78.
作者姓名:孙继敏  刘东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972059)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G1999043402)
摘    要:中国东部在全新世气候时为草原或森林草原环境,并广泛发育了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黑土层,但这层黑土层之下,即为厚层的沙层,从而构成了上述地区潜在荒漠化的沙源.上述地质特点注定了东部的黑土地地区,并非宜农区,而应当为载畜量有限的牧业区.但是,历史时期,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以后及民国时期,东部的黑土地被大量放垦,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加剧.建国后的“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在错误理论指导下,东部的草原地区再次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垦荒种地,及至现在,很多地区仍在进行大面积的垦荒.长期的垦荒,已经使东北的黑土地在风力的吹扬下,被剥蚀殆尽,其下的厚层第四纪沙源活化,从而使东北黑土地地区成为中国目前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事实上,东北草原地区的自然条件良好,水分充沛,只要政府采取措施,当地的植被是比较容易恢复的,也是治理荒漠化最为经济和现实的地区,这是干旱的西北地区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的话,中国东北的黑土地地区将沦为第2个西北.

关 键 词:东北黑土地   农垦   荒漠化
收稿时间:2000-10-17
修稿时间:2000-10-17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