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项对FLEXPART模式模拟福岛核事故放射性物质长距离传输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吴保见 王昆 贾立 郭瑞萍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北京 100101,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北京 10008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AP1400安全审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13ZX06002001 |
| |
摘 要: | 对包括拉格朗日粒子模式在内的大气扩散模式,提供准确的源项有助于获取更好的模拟结果。以日本福岛核电站2011年3月发生的核泄漏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日本原子能机构Terada源项以及挪威大气研究所Stohl源项,利用FLEXPART(FLEXible PARTicle dispersion mode)模拟了放射性物质137Cs在全球大气中扩散传输的过程,并利用大气辐射监测数据讨论了基于两种源项模拟烟云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源项对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影响。结果显示:Terada源项及Stohl源项之间释放总量、释放速率、释放高度等虽然略有差别,但总体趋势描述相似,使得基于两源项的模拟烟云的扩散过程及影响区域基本一致。两模拟烟云在中纬度西风带作用下,均表现为自西向东扩散,经过太平洋、美洲大陆、欧洲,最后在整个北半球传输。基于两源项在亚洲—太平洋及北美大陆等近距离的模拟烟云的首次到达时间与首次监测时间吻合度较好,在全球尺度上基于Stohl源项的模拟在首次到达时间方面表现更优。其次,基于两源项进行全球尺度的模拟,近距离站点的模拟效果优于远距离站点模拟效果,且基于Stohl源项的模拟精度较好,Terada源项可能存在低估。另外模式进行全球尺度的模拟时,针对不同粒子数目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粒子数目的多寡对模拟精度有所影响,也影响模拟烟云扩散后期的疏密程度。
|
关 键 词: | 福岛核事故 放射性物质 大气扩散 FLEXPART模式 源项 |
收稿时间: | 2015-11-0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气候与环境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候与环境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