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余姚—丽水断裂带嵊州地区燕山期主要构造特征
作者姓名:褚平利  陈荣  曾剑威  廖圣兵  杨祝良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 210016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浙江1:5万崇仁镇、长乐镇、岭口、巍山镇幅区域地质调查(编号: 121201008000150002)”“武夷山成矿带龙泉—上杭地区地质矿产调查(编号: 121201130648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东南沿海中生代巨型火山构造成因与成矿(编号: 2016YFC0600203)”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国家地质数据库建设与整合(编号: DD20179384)”联合资助
摘    要:余姚—丽水断裂带是浙东南地区活动时间长、延伸远、发育比较宽的一条NE—NNE展布的断裂构造带,在浙江嵊州地区上火山岩系磨石山群和下火山岩系永康群中构造形迹表现十分明显。余姚—丽水断裂带由一系列NE—NNE向控制区内白垩纪盆地形成与发展的正断层,以及NE—NNE走向、自北西向南东逆冲的叠瓦状断层和轴迹呈NE—NNE向的褶皱组成。通过对其构造活动特征及控制新老地层的时序关系研究,结合区域构造活动规律和时空演化关系等综合分析认为: 正断层形成时间较早,控制白垩纪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与早白垩世岩石圈伸展减薄形成的拉张作用密切相关; 叠瓦状逆冲断层及斜歪褶皱、紧闭同斜褶皱等褶、断构造组合形成于晚白垩世之后,其动力学机制可能与古太平洋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效应有关。研究成果为深入探讨浙东地区燕山期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资料。

关 键 词:余姚—  丽水断裂带  褶皱  断层  嵊州地区  
收稿时间:2018-02-05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调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调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相似文献(共20条):
[1]、朱清波,程万强,周全.襄樊—广济断裂带东段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演化[J].现代地质,2022,36(3):755-769.
[2]、张玄杰,张婉,佟晶,范子梁,李筱.日照—连云港地区主要断裂重磁异常特征[J].中国地质调查,2017,4(6):66-70.
[3]、吴树仁 孙叶.宁波地区镇海断裂带燕山晚期构造应力场研究[J].地球科学,1990,15(6):607-615.
[4]、徐梦婧,赵佩云,兰锐,吴彦旺,肖雪,张金博.狮泉河—永珠—嘉黎构造带中西段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J].地学前缘,2020,27(3):182-190.
[5]、陈立德.江汉—洞庭地区与黄广—九江地区更新统划分与对比[J].中国地质调查,2014,6(5):21-27.
[6]、陈立德.江汉—洞庭地区与黄广—九江地区更新统划分与对比[J].中国地质调查,2019,6(5):21-27.
[7]、秦宇龙,詹涵钰,武文辉,李峥,熊昌利,徐云峰,李名则.基于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揭示地质构造——以四川惠远寺地区为例[J].中国地质调查,2020,7(3):55-60.
[8]、蔡进,刘莉,吉婧,孟志勇,李凯.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应用——以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J].中国地质调查,2020,7(1):7-13.
[9]、李晨,季汉成,靳军,王剑,房超,贾海波,黎雪,向鹏飞,李宗悦,邢晓凡.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内幕火山岩储集层特征及展布[J].古地理学报,2017,19(4):677-691.
[10]、沈淑敏,冯向阳.燕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J].地质力学学报,1995,1(3):13-22.
[11]、钟凌林,钟康惠,秦覃,严钊,杨雄,何智远,张洪杰,彭杰,Johan De GRAVE,Stijn DEWAELE,周慧文,何兴杰,韩文文,龚晓波,杨海锐,董随亮,常宇鹏,李开智,窦杰,李林,何明峰,刘毅龙.西藏班公湖—怒江构造带尼玛盆地构造性质[J].地学前缘,2022,29(1):266-284.
[12]、陈正乐,杨农,陈宣华.燕山地区印支期构造相研究[J].地球学报,1997,18(1):11-17.
[13]、贾屾,姜在兴.页岩油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沾化凹陷罗家地区为例[J].中国地质调查,2020,7(2):13-20.
[14]、严学新,王寒梅,杨天亮,黄鑫磊,占光辉,何晔.滨海地区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研究成果及应用——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地质调查,2019,6(1):67-74.
[15]、孟广路,罗彦军,王斌.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构造格架与演化[J].中国地质调查,2018,5(1):28-36.
[16]、刘康,魏荣珠,续世朝.山西隆起区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J].中国地质调查,2019,6(2):58-67.
[17]、阎琨,马伟,柳晓丹,李娜.新疆柯坪地区志留系—泥盆系砂岩粒度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J].中国地质调查,2020,7(4):76-84.
[18]、李稳,宫少军,梁昊,王国槐,王培培.资源再生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河南省洛宁县为例[J].中国地质调查,2021,8(3):81-89.
[19]、陈正乐,杨农,陈宣华.燕山地区印支期构造应力场的计算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1996,2(1):77-82.
[20]、王朝,李阳,陶威,沈仕豪,邓佳良,王耀,储东如.下扬子地区汤口断裂带构造特征、期次及动力学探讨[J].地质科学,2023,58(3):764-78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