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频率比法的川藏铁路沿线及邻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
| |
作者姓名: | 李郎平 兰恒星 郭长宝 张永双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长安大学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 西安710064;3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4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5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3038000, DD2016027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525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4142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23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402321)。 |
| |
摘 要: | 川藏铁路是我国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重要铁路干线之一,地处地形和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复杂的地质背景与脆弱的地质环境造成川藏铁路沿线及邻区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严重威胁着川藏铁路的规划建设。在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传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频率比方法进行改进,克服了传统通用方法中频率比值分布的不连续性,提高了各地质灾害影响因子敏感性的区分度,并减小了因子分级的主观性。利用ROC曲线与空间熵的定量对比验证表明,改进频率比法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优于传统方法。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选取地面高程、地形坡度、地形坡向、地形曲率、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断裂密度、水系距离、道路距离、降水量与植被指数等影响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结合地质灾害调查数据,首先分析各影响因子的地质灾害敏感性,并进一步对川藏铁路沿线及邻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主要受控于断裂、水系和道路等线状要素,以及地形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等地形地貌因素,并且断裂密度和地形起伏度相较其他因子具有更大的地质灾害敏感性区分度。地质灾害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大型水系两岸、道路两侧的高山河谷沿线的狭窄地带,使沿河谷与已有道路规划展布的川藏铁路面临着严重的地质灾害威胁,铁路规划建设部门应加强该地带的地质灾害排查、防治和线路优化工作。
|
关 键 词: | 川藏铁路 青藏高原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改进频率比法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