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黄海獐子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
摘    要:根据2009年8月~2010年6月4个季度月对位于北黄海獐子岛附近海域所设的13个站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数、密度和生物量的组成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物种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并研究该海域的次级生产力、P/B值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北黄海獐子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全年总种数有211种、年平均栖息密度为699.415个/m~2,年平均生物量为98.927g/m~2。各季度的种数(S)、平均密度D(个/m~2)和平均生物量B(g/m~2)的季节变化分别为S_(春季(121))S_(秋季(118))S_(冬季(89))S_(夏季(87)),D_(春季(794.58))D_(秋季(766.92))D_(夏季(674.62))D_(冬季(561.54)),B_(春季(180.271))B_(夏季(107.121))B_(秋季(70.824))B_(冬季(37.493))。全年物种多样性指数H′值、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和物种均匀度指数J值分别为2.976、4.135和0.707。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夏季、秋季和春季的平均密度变化不明显,但冬季明显较少,而平均生物量和种数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春季较高,冬季较低。该海域的平均次级生产力为15.335g(AFDW)/(m~2·a),相对较高。P/B值的平均值为1.23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