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综述:对虾弧菌病及其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胡超群  陶保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963029),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特别支持项目!(Y982201)资助
摘    要:弧菌病是影响对虾养殖业最为常见、危害较重的一类疾病。其症状一般为红腿、黄鳃、烂尾、烂眼、甲壳溃疡、肌肉白浊等 ,常伴有败血症。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 haemolyticus是人们发现最早的对虾病原弧菌 ,随后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鳗弧菌V .anguillarum ,哈维氏弧菌V .harveyi,创伤弧菌V .vulnificus等十多种致病弧菌陆续被发现 ,但其致病机理仍未查清。多年来弧菌病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 ,但抗生素治疗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主要是产生耐药菌株 ,造成水体污染 ,破坏虾体免疫力 ,因此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势在必行。以提高虾体自身免疫力的免疫预防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以无毒无副作用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等优点而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弧菌疫苗的研制已获初步成功 ,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两种。免疫方式有浸泡、口服、注射和喷雾等 ,注射方式效果最佳但费时费力且易损伤虾体 ,浸泡疫苗需要量大 ,故探索一条好的免疫方式是当前工作的重点。要进行对虾的免疫预防研究 ,必须了解对虾的免疫机制 ,一般认为虾类的免疫主要以非特异性免疫为主 ,血细胞和酚氧化酶系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弧菌病的病原、病理、诊断、对虾的免疫机制及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作一回顾

关 键 词:对虾  弧菌病  病原  病理  诊断  免疫预防  综述
修稿时间:1999-04-13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