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典型农牧交错区LUCC及农牧交替演化过程分析——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
作者姓名:董金玮  徐新良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生态系统格局与结构变化的遥感监测技术研发”课题(2006BAC08B03);;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耕地资源和耕地产粮能力监测与预警”课题(KSCX1-YW-09-01)
摘    要: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利用TM影像解译得到的三期土地利用数据(1988、1995、2000年)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典型农牧交错区的LUCC演化过程,主要采用土地利用开发度、耗减度、信息熵、空间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不同阶段农牧交替演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草地、耕地、林地为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整个研究时段内,耕地开垦和草地减少是主导LUCC过程。耕地开垦面积达2424.12km2,草地减少1959.65km2。从前后两个时期来看,前期(1988-1995年)耕地和草地变化更为剧烈,耕地以增为主,草地以减为主;后期(1995-2000年)草地转出速度放缓,但耕地开垦速度仍相对较快,林地转出速度加快;(2)土地流转过程以农牧交替演化为主,前期草地与耕地的交替转化剧烈,草地开垦面积达到2 040.50km2,耕地撂荒还草634.75km2,耕地开垦主要集中在敖汉旗的北部;后期LUCC过程放缓,草地转耕地面积为828.50km2,主要发生在敖汉旗以及林西县北部地区等区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弃耕;(3)三个时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别为1.290、1.301、1.304,赤峰市土地利用系统有序程度在降低。农牧交错演化过程的分析,为研究该地区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变化和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 键 词:农牧交错区  LUCC  农牧交替演化  赤峰市  
收稿时间:2009-05-19;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