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尤其是城市高温热浪对居民通勤、休闲等日常活动的影响,已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挑战。精准识别并评估城市热风险对于提升城市热舒适性,保障居民健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论文基于“活动-环境”时空互动视角构建城市热风险评估分析框架,以国内典型高温城市南京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和街景数据等多源大数据,从热暴露、热敏感和热适应三个维度进行城市街道空间热风险评估,使用聚类模型识别并归纳各类潜在热风险的街道特征。研究发现:(1)南京中心城区街道空间的热暴露、热敏感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城区中心的热暴露与热敏感风险相对较高,但在仙林、紫金山-玄武湖等片区存在热暴露、热敏感格局的空间错位。(2)建成环境热适应因子对街道热风险具有适应及调节作用,客观地表温度比主观热感知更易受建成环境影响,街道结构形态与自然环境等维度指标与热暴露风险的相关性更大。(3)基于聚类分析的南京中心城区街道空间综合热风险格局可分为5种类型,各类型街道空间在热暴露、热敏感、热适应三个维度呈现不同风险等级的空间分异。本研究在精细化的街道空间尺度实现了城区范围的热风险综合评估,能够为提升城市街道整体热适应能力的规划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