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龙五彩池源水区渗漏特征分析和人工降渗保育综合研究
作者姓名:刘馨泽  张清明  唐淑  田长宝  高文皓  周亚萍  陈洪伟  韩梅东  孙东
作者单位:2.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3.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4NSFSC0529);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HBK-2023-01);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科研项目(SDDY-Z2022008,SCIGS-CYBXM-2023004);黄龙国家级地质公园水循环特征及景观保育技术研究(5132202018000229);
摘    要: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景观之五彩池,其源水区上游转花池泉群地表溢流后,在灌丛林区中形成较为强烈的渗漏,导致五彩池涵养水量下降,出现一定程度退化。通过野外调查、长期监测、取样测试等手段,查明源水区水体径流渗漏特征及原因,分析人工降渗手段对五彩池钙华景观演化影响。结果表明:(1)五彩池源水区河道发生了极为强烈的入渗,造成五彩池涵养水量下降,平均径流渗漏占比达51%,月动态变化较小,造成渗漏增强的原因主要为高山柳灌丛根劈、冻融等增加钙华有效孔隙度形成强渗透层;(2)源水区强渗漏造成五彩池下游边缘出现失水黑化,后沟地表水替换了彩池群内原有景观水体(水体置换)引发“灰化”现象;(3)通过人工保育降低源水区强渗漏,五彩池内涵养水量出现明显增加,北边缘彩池群黑化消失,东侧灰化现象减弱,五彩池钙华水域景观范围扩大16.3%,径流渗漏量比前期减少34%,主要景观涵养期内,进入五彩池的涵养水量占比由保育前的49%增加至83%,月平均涵养水量由4 892 m3·d-1增加至8 674 m3·d-1,涵养水量增加77%;(4)降低源水区渗漏,增加下游彩池群涵养水量,对钙华水域景观范围扩大、恢复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为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价值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 键 词:转花池  渗漏  灌丛  人工保育  五彩池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