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磷浓度与通量变化及来源解析 |
| |
作者姓名: | 娄保锋 黄波 黄小龙 邓世江 卓海华 |
| |
作者单位: |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监测与科研中心, 武汉 430010;四川省广元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广元 628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项目(U2240213)和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合同项目(JJ[2015-008],JJ[2015-047],JJ[2016-012])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磷(P)是长江流域备受关注的污染物。乌江是长江八大支流之一,位于三峡水库近库尾江段。武隆断面是乌江入长江控制断面。对1998—2019时期武隆断面径流量、悬浮泥沙浓度(SS)与输沙量、磷浓度与通量(包括总磷(TP)、溶解态磷(DP)和颗粒态磷(PP))年际变化及季节特征进行研究,并基于河流基流分割原理对磷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1)1998—2019年,乌江武隆断面径流量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波动,而悬浮泥沙浓度和输沙量下降剧烈。(2)22年来,乌江TP和DP浓度与通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009—2013年为磷污染峰值期,TP和DP浓度与通量远高于其它时期。(3)2007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该节点前,TP的赋存形态以颗粒态为主,颗粒态磷在总磷中的占比均值为65%;该节点后,TP的赋存形态转变为以溶解态为主,颗粒态磷占比均值下降为16%,相应地,溶解态磷占比由35%上升为84%。水沙条件改变是磷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磷污染程度亦是磷形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4)磷通量在年内的季节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丰水期磷通量减少,枯水期磷通量增加。(5)1998—2012、2009—2013和2014—2019年3个时期点源负荷占比分别为23.5%、36.8%和62.1%,呈增加趋势。(6)建议制定适宜的总磷控制目标,结合目前所存在的磷污染风险点,进一步强化监管,侧重源头治理。
|
关 键 词: | 乌江 磷 通量 形态 来源解析 |
收稿时间: | 2023-08-02 |
修稿时间: | 2023-09-23 |
|
|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