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准噶尔东部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样式、变形序列及棋盘格构造的形成过程与机制
引用本文:任新成,修金磊,刘林,刘德志,谭星宇,张北航.准噶尔东部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样式、变形序列及棋盘格构造的形成过程与机制[J].地质力学学报,2023(2):155-173.
作者姓名:任新成  修金磊  刘林  刘德志  谭星宇  张北航
作者单位: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摘    要:自晚古生代以来,准噶尔盆地东部经历了多期陆内变形事件的改造,形成了独特的棋盘状构造,其形成演化是中亚造山带陆内变形的一个缩影,但其形成过程仍处于争议之中。此次研究围绕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地区的二叠纪至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变形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不同板块边缘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来自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晚二叠世,准噶尔盆地遭受了近东西向的挤压应力改造,盆地整体发生变形,形成了一系列近南北向逆冲断层和褶皱,为准东地区乃至整个盆地的棋盘格构造奠定了基础。早—中侏罗世期间,准噶尔盆地及其周缘地区经历区域性伸展,在盆地东北、西北缘均发育重要的左行张剪性走滑变形,形成了大型的走滑双冲构造。晚侏罗世,准东地区经历近东西向缩短作用,导致了侏罗纪之前的地层再次发生近南北向褶皱,变形的动力则可能来自特提斯构造域的向北作用,使准噶尔盆地经历不同程度顺时针旋转。晚白垩世,准东地区经历近南北向缩短作用,导致了之前的近南北向褶皱和断层褶皱变形,准东的棋盘格构造样式最终定型。新生代晚期,准东地区受到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但是影响范围和强度相对较小。

关 键 词:准噶尔东部  中亚造山带  中—新生代  变形序列  棋盘格构造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