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巢湖流域氮排放情景模拟 |
| |
作者姓名: | 陈西 代子帅 江岭 叶春 王延华 黄骁力 杨灿灿 陈驷迪 |
| |
作者单位: |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滁州 239000;实景地理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滁州 239000;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12;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 |
| |
基金项目: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08085QD108)、安徽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2022AH051103)、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2LSDMIS04)、实景地理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2PGE005)和滁州学院科学研究项目(2022qd004)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土地利用方式及其转移对区域氮素迁移和水体氮负荷产生重要影响,但量化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多情景下土地利用方式氮排放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流域水体氮负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仍面临挑战。本研究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多时相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借助PLUS和InVEST模型探索不同情景下氮排放对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期间,巢湖流域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626.14 km2)主要占据的是耕地(减少了775.64 km2),城市化建设成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2)PLUS模型多情景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2000—2020年基本保持一致,但各用地间的转换频率降低;(3)经InVEST模拟,耕地面积缩减而导致氮排放的减少量(340.17 t)大于建设用地等面积增加带来的氮排放增加量(170.11 t),使2000—2020年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所排放的总氮量呈降低趋势,由2000年的4768.04 t降至2020年的4597.98 t;(4)不同情景下,2030年各土地利用方式的氮排放量较2020年均呈降低趋势。其中,生态保护情景既有效地保障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又展现出较好的氮减排效果(113.36 t);鉴于此,建议流域管理部门应通过合理规划各用地类型的发展,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对林草地、水域等生态用地的侵占,以期削减流域水体氮负荷、缓解氮素治理压力。
|
关 键 词: | 巢湖流域 氮排放 土地利用方式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
收稿时间: | 2023-01-29 |
修稿时间: | 2023-07-16 |
|
|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