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龙头沟金矿床硫化物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姓名:丁 坤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99;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商洛西北有色七一三总队有限公司,陕西商洛726000;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99;西安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03040)、长安大学科技处创新团队培育项目(编号:1212011220869)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9057009)联合资助
摘    要:龙头沟矿床是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本文以矿床中的黄铁矿及黄铜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室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LA-ICPMS和LA-MC-ICPMS测试方法对成矿期不同阶段的硫化物进行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Co含量为(0.33~183.93)×10~(-6),Co/Ni比值介于0.035~1.9之间,且Co/Ni比值多小于1,表明黄铁矿可能形成于中低温环境,多具有沉积成因和沉积改造成因微量元素特征,黄铁矿中Au的富集可能与中低温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第Ⅰ阶段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0.1‰~3.74‰,均值为1.71‰,显示出幔源硫特征;而第Ⅱ阶段的δ~(34)S=-13.99‰~13.35‰,均值为2.17‰,介于0±3‰之间,显示该阶段可能是幔源与赋矿围岩发生水岩反应;第Ⅲ阶段δ~(34)S=7.44‰~14.72‰,低于围岩(δ~(34)S=18.14‰~20.54‰),显示该阶段可能有地层硫参与,是上升的成矿流体与赋矿围岩发生水岩反应,硫同位素特征指示硫可能由幔源和赋矿围岩混合而成。

关 键 词:成矿物质来源  S同位素  微量元素  龙头沟金矿床  柞水-山阳矿集区  南秦岭
收稿时间:2020-05-21
修稿时间:2020-08-0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勘探》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勘探》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