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曾母盆地与北巴拉望盆地碳酸盐台地形成演化及其比较沉积学 |
| |
引用本文: | 赵强,许红,吴时国,曹飞. 南沙曾母盆地与北巴拉望盆地碳酸盐台地形成演化及其比较沉积学[J]. 海洋地质前沿, 2009, 25(9) |
| |
作者姓名: | 赵强 许红 吴时国 曹飞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项目"南海深水盆地生物礁碳酸盐岩台地成因机理研究",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
| |
摘 要: | 勘探证实,生物礁-碳酸盐岩是南沙沉积盆地油气勘探主要目的层系,因此,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际意义.根据来自该区有关三维地震、钻井岩心精细分析的资料,对南沙上第三系曾母盆地路科尼亚(Luconia)及北巴拉望盆地马拉帕亚(Malampaya)生物礁-碳酸盐岩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二者都形成于南海扩张过程中微陆块断裂、碰撞、拼接的构造背景下,由于发育时期及构造部位的差异,演化进程很不相同.路科尼亚台地始于晚渐新世-早中新世,中中新世-晚中新世期间最为繁盛,演化过程伴有多期进积、退积及台地翼部同沉积断裂导致的阵发性滑塌;台地中最明显的地震反射多与淹没事件有关.马拉帕亚碳酸盐台地发育相对较早,持续时间也较长,始于晚始新世,中中新世末台地发育终止.马拉帕亚碳酸盐台地发育高频米级潮下旋回,常以暴露面为界,而且台地发育明显受同沉积构造变形的影响.
|
关 键 词: | 生物礁-碳酸盐岩台地 高频旋回 曾母盆地 北巴拉望盆地 |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arbonate Platform in Zengmu Basin and North Palawan 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Comparative Sedimentology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