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震源机制及发震模式研究
引用本文:韦宝珠,王凯,姚振兴.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震源机制及发震模式研究[J].中国地震,1992(1).
作者姓名:韦宝珠  王凯  姚振兴
作者单位:地质矿产部北京计算中心 (韦宝珠),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凯),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姚振兴)
摘    要:本文应用Pnl及SH波理论地震图方法求得了大同-阳高地震前、主、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发震区的地质构造,推断了这次地震的发震过程及发震构造。结果表明:前、主、余震发生在同一断层上,前、主震发生在浅层,余震发生在深层;发震断层为一具有右旋走滑分量的正断层,走向201°,倾向NW,浅层倾角75°左右,深层倾角58°左右;前、主震断层运动主要为平移运动,滑动角为—169°,余震断层运动的平移与下滑分量几乎相等,滑动角为—138°。发震区的应力场为北60°东水平向挤压,与华北地区统一应力场一致,深部应力场的P轴俯角较大,体现了发震区局部应力场的特征,并与此区域较大的形变沉降相符合。由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我们还推测这次地震实际上是此区域的应力场沿桑干河断裂带释放能量的结果。此外,文中还讨论了这次地震与一般地堑地震的异同点。

关 键 词:Pn1波  SH波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