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A—型花岗岩的成因:实验的控制因素
引用本文:J. D. Clemens,J. R. Houowag,A. J. R. White,毕立君.A—型花岗岩的成因:实验的控制因素[J].世界地质,1987(4).
作者姓名:J. D. Clemens  J. R. Houowag  A. J. R. White  毕立君
摘    要:关于具有特征化学成分的A-型花岗岩或非造山花岗岩的成因,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岩石成因的理论模式。对澳大利亚东南部A-型花岗岩伴生流纹岩和玄武岩双峰态组合的Watengums偏铝质花岗岩进行了实验研究,以便探讨其成因。Watergums岩浆浸入于地壳很浅的部位。且几乎处于全熔状态。因此在~-1kb时,晶-液相关系可以同岩相学上已确定的结晶顺序进行对比。资料表明,这种岩浆的最低温度为830℃,可能超过900℃推断熔体中水的含量为2.4—4.3%。这种岩浆的温度高,暗示在成因上与稍晚的I-型花岗岩是有区别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实验资料直接证明了A-型花岗岩是下部地壳中亏损熔体的I-型花岗岩源岩高温部分熔融形成,幔源岩浆(玄武岩)为产分熔融提供了热源。熔融作用很可能伴随缺少流体相而略富卤族元素的云母和闪石类矿物的分解。这些矿物是早期形成I—型岩浆后的熔融残余。由于A-型岩浆温度高、中等水分以及高F,特别当它分馏时显示出低粘度,这与A-型流纹岩、黑(?)岩流体的正常产出是一致的。相反,S-型和I-型火山岩通常为火山灰流的凝灰岩。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