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海燕”(2013)暴雨非对称结构及中尺度特征分析 |
| |
引用本文: | 黄莉, 黄增俊, 白龙, 詹莹玉. 台风“海燕”(2013)暴雨非对称结构及中尺度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7, 33(3): 334-344.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7.03.005 |
| |
作者姓名: | 黄莉 黄增俊 白龙 詹莹玉 |
| |
作者单位: | 1.南宁市气象局,广西 南宁 530022;;2.崇左市气象局,广西 崇左 540001 |
| |
基金项目: |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项目CMAYBY2014-05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重点项目桂气科200702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重点项目201302 |
| |
摘 要: |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雨量加密自动站资料及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2013年第30号超强台风“海燕”暴雨的非对称结构及中尺度降雨的形成机制、落区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1)“海燕”停编前有4个MCS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在广西南部,维持时间约9~12 h;台风减弱停编后在广西东南部有1~2个呈南北向的MCS,维持时间为2~4 h,造成此次台风过程的最强降水;(2)在“海燕”影响过程中,能量锋在贵州和广西维持并明显北倾、能量低值中心南下控制桂西北,使该地暴雨骤停、而桂东南在南风急流及地形作用下暴雨维持,是台风暴雨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非对称结构的主要成因;(3)台风登陆广西至停编时段的中尺度降雨是在高层的位涡异常与低层的位温异常叠加所形成的大气结构下,锋面触发不稳定能量形成的,中尺度降雨集中在边界层能量锋区最大梯度中心、MPV1梯度区零值附近与MPV2正值中心叠加处;(4)台风减弱在停编后的中尺度降雨是由冷空气侵入六万大山东侧抬升暖湿气流形成初始中-γ对流回波,在南风急流及两山脉间的盆地地形作用下,逐步加强发展成中-β对流回波并以“列车效应”传播而形成的。
|
关 键 词: | “海燕” 非对称结构 中尺度 湿位涡 列车效应 |
收稿时间: | 2015-12-27 |
修稿时间: | 2016-02-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