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中新统长石类矿物的特征及其构造与气候意义 |
| |
引用本文: | 常宏, 秦秀玲, 关冲, 李乐意, 罗家馨. 柴达木盆地中新统长石类矿物的特征及其构造与气候意义[J]. 第四纪研究, 2024, 44(6): 1590-1600.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24.06.10 |
| |
作者姓名: | 常宏 秦秀玲 关冲 李乐意 罗家馨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1;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陕西西安 710061;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3.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119;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1;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42372221)和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批准号: 2019QZKK0707)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qs/2024/6/PIC/dsjyj-44-6-1590-1.jpg) 中新世气候变化特征是新生代以来全球整体变冷过程的一个特例,特别是早-中中新世气候变暖更是显著地改变了变冷的节奏,变暖在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MMCO)达到顶峰;中中新世气候转型(MMCT)开始又回归了"正常的"整体变冷趋势.MMCO作为全球变冷的"扰动"事件,对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趋势预测的准确性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但是它对于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仍然不清.本研究对柴达木盆地花土沟剖面20.0~11.3 Ma之间(厚度3135 m)以约0.1 Ma间隔取样,分析长石类矿物中钾长石、斜长石含量等开展区域化学风化研究,试图找到矿物组成变化对于MMCO及MMCT的响应.结果显示,沉积物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含量明显低于地表平均含量,而且粉砂质颗粒中钾长石/斜长石值变化范围为0.24~1.![](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qs/2024/6/PIC/dsjyj-44-6-1590-2.jpg) 08,平均值0.75,明显高于地表物质中两种矿物的平均比值(0.32);其变化曲线记录了中新世早期全球变暖→ MMCT整个过程区域环境变化的痕迹.中新世早期随全球气温的升高,柴达木盆地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在17.4~15.0 Ma之间达到高峰,MMCT开始后区域降水明显降低,钾长石/斜长石值同时受到区域构造运动引起的物源变化的影响.研究显示,上地壳含量最高的长石类矿物在沉积物中的变化特征,能够敏感地指示受土壤湿度影响的化学风化程度,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区域气候变化过程及构造运动特征;而长石类矿物在上地壳的普遍存在也为进行气候变化全球对比及数据同化等提供了一种简单、经济、便捷的方法.
![](https://cache.aipub.cn/images/data.geophy.cn/dzdqs-data/qs/2024/6/PIC/dsjyj-44-6-1590-3.jpg)
|
关 键 词: | 新生代全球变冷 钾长石 斜长石 化学风化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 中中新世气候转型 构造运动 |
收稿时间: | 2024-09-10 |
修稿时间: | 2024-10-15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