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彭山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成矿构造特征
引用本文:晁会霞,杨兴科,吕古贤,崔文玮,张宝林,雷万杉.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彭山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成矿构造特征[J].地质通报,2023(4):554-565.
作者姓名:晁会霞  杨兴科  吕古贤  崔文玮  张宝林  雷万杉
作者单位: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 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豫西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演化及其对金银成矿的控制作用》(批准号:42173028);;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利用飞秒激光质谱研究钨矿蚀变带的微量元素分异及找矿标志——以南秦岭棋盘沟钨矿为例》(编号:2023-JC-YB-276);;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长江中下游基底结构与导矿-控矿要素研究》(编号:1212016813051);
摘    要:九瑞矿集区属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彭山多金属矿田位于九瑞矿集区的南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构造样式还存在争议。通过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综合分析,提出彭山矿田受控于岩浆核杂岩构造,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的核心由燕山中期隐伏的隆起即椭圆状花岗岩类侵入岩体构成,并在燕山晚期定型。外围沉积岩呈穹窿状、带状围绕彭山岩浆核杂岩展布。周围的断裂带倾向背离该岩浆核杂岩,呈铲状分布,反映出拆离构造的特征。彭山矿田以花岗杂岩体为中心,向四周出现高温矿种向低温矿种变化的砷矿(毒砂)-锡矿-铅锌矿-萤石矿-重晶石矿等“晕圈型”的矿带类型,亦均是沿着多层次滑脱拆离断层矿物富集的结果,矿化作用在岩浆核杂岩的内外接触带产生,最终在构造应力的松弛阶段形成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脉状等锡-铅锌多金属矿床。

关 键 词:岩浆核杂岩  燕山期  九瑞矿集区  彭山  矿产勘查工程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