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三峡水库区城镇滑坡分布及发育规律
引用本文:王治华. 三峡水库区城镇滑坡分布及发育规律[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 18(1): 33-38
作者姓名:王治华
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
摘    要:以2003年3月的1/5万航片为主要遥感信息源,1/1万地形图为地理控制信息源;采用“数字滑坡”技术方法在三峡水库区中前段8个城镇调查区获取了投影面积大于1000m2的826个滑坡的分布及其发育环境的基本信息。分析表明各调查区滑坡分布的平均地面密度有较大差异。其中大坝-秭归调查区最低,约1.6‰,巴东、奉节区滑坡分布地面密度最大,分别达到8.0%、7.6%;各区滑坡均有明显的集中密集分布特点。巫山县北岸为调查区滑坡分布线密度最大的岸坡;滑坡堆积的后前缘在海拔970~65m范围,区域滑坡分布最高高程与该区的地势相应,前缘最低高程与该处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当。本区80%以上的滑坡分布在海拔400~100m——人类活动最强烈的高程范围。滑坡分布特征揭示地层是控制三峡水库区中前段滑坡发育的最重要的地质环境因素。提出“易滑指数—ES”和“区域易滑指数—RES”概念,以此说明区内各地层易于发育滑坡的程度及其分布比例。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和侏罗系沙溪庙组J2s为调查区分布最广、发育滑坡最多、滑坡平均规模最大的易滑地层。构造对滑坡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当褶皱构造走向与江河走向一致时,滑坡大部发育在顺层坡,特别是近轴部位置;当褶皱与江河斜交时,其对滑坡分布的控制作用不明显。滑坡前缘分布持征表明江河侵蚀是诱发本区滑坡的重要因素。三峡水库蓄水后侵蚀条件改变,滑坡活动将增加,其大部分由人类不合理活动诱发。

关 键 词:数字滑坡技术  三峡水库区中前段  滑坡分布  易滑地层  褶皱构造
文章编号:1003-8035(2007)01-033-06
收稿时间:2006-01-18
修稿时间:2006-09-18

Landslid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own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ior area
WANG Zhi-hua. Landslid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own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ior area[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2007, 18(1): 33-38
Authors:WANG Zhi-hua
Abstract:
Keywords:digital landslide technique  front half part of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landslide distribution  prone to sliding stratum  fold tectonic  easy slide index  regional easy slide index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