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龙山时代陶鼎炭化残留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
| |
引用本文: | 郑会平, 杨益民, 宋国定, 王宏, 何努, 胡耀武, 王昌燧. 河南淅川龙山时代陶鼎炭化残留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J]. 第四纪研究, 2012, 32(2): 236-240. |
| |
作者姓名: | 郑会平 杨益民 宋国定 王宏 何努 胡耀武 王昌燧 |
| |
作者单位: | 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北京 100049;;; 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人类演化与科技考古实验室,北京 100044;;; 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州 510275;;;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710 |
| |
摘 要: | 对河南淅川丹江沿岸龙山时代若干遗址出土陶鼎残片内壁残留的炭化物,开展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该类型器物所盛放或烹煮过的食物来源以及器物的用途。结果显示,δ 13 C值介于C3和C4类植物之间,表明大部分器物曾烹煮过C3和C4类食物,根据该地区当时为稻粟混作区的状况,推测稻、粟可能是食物的主要来源; 结合δ 13 C与 δ 15 N 值表明部分炭化物的生物来源包括豆科类植物、食肉类动物或鱼类资源,说明先民的蛋白质摄取来源较为丰富。因此,当时陶鼎加工的食物种类并不局限于肉类,这表明了陶鼎使用功能的广泛性以及当时人类食物来源的多样性,从而深化了对古代社会食物结构以及生存环境的认识。
|
关 键 词: | 陶鼎 炭化残留物 碳氮稳定同位素 食物来源 生存环境 |
收稿时间: | 2011-11-17 |
修稿时间: | 2012-01-04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