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态学和宏条形码技术的南海西沙群岛浮游动物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
| |
作者姓名: | 王方晗 王雷 孙婷婷 董志军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山东 烟台 2640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山东 烟台 264003;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山东 青岛 26607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C1406501) |
| |
摘 要: |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陆地面积最大的群岛,海域广阔,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了解该海域浮游动物组成与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19年5月在西沙群岛14个岛礁站位开展多学科综合调查,并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基于18S V9测序的宏条形码技术对浮游动物样本组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此次西沙调查站位浮游动物样本的主要种类包括桡足类、软甲纲和箭虫纲,这3个类别的物种在两种鉴定方法中均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14个站位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707.53±378.34 ind/m3,各站位浮游动物丰度、物种组成及优势种存在差异。形态学方法共鉴定出11门17纲18目共86个物种,18S V9分子方法鉴定出22门46纲85目共233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分子鉴定的物种覆盖度更高,且代表性类群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在大部分站位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呈现出显著相关性,表明宏条形码技术鉴定方法与形态学鉴定方法在评价海洋浮游动物多样性方面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在我国海洋浮游动物群落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但由于目前浮游动物的分子鉴定方法仍处于初...
|
关 键 词: | 海洋生物学 珊瑚礁 浮游动物多样性 宏条形码 西沙群岛 |
|
|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海洋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海洋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