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元江)流域的典型鱼类游泳能力探究及在过鱼设施流速设计中的应用 |
| |
作者姓名: | 王永猛 柯森繁 林晨宇 张奔 杨国党 雷青松 邓晓川 石小涛 |
| |
作者单位: |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宜昌443002;湖北省鱼类过坝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宜昌443002;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210098;广州市天河区水务设施建设中心,广州510655;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济南250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22065,51679126)、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1703)和三峡大学学位论文培优基金项目(2020BSPY009)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为探讨红河(元江)流域的典型洄游鱼类游泳能力,给过鱼设施修建设计和鱼类行为学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本研究以该流域的野生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urus)、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和红魾(Bagarius rutilus)3种鱼类(体长范围0.05~0.45 m)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现场布置游泳能力测试水槽分别测试了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和突进游泳速度.研究结果表明:(1)对比绝对游泳能力与体长相关性,3种鱼的相对游泳能力与体长的相关性更高,均呈显著负相关;(2)3种鱼之间的游泳能力存在差异,红魾的感应流速最大,为(0.10±0.01)m/s,华南鲤的临界游泳速度最大,为(0.66±0.01)m/s,华南鲤的突进游泳速度最大,为(1.48±0.18)m/s;(3)拟合趋流率与水流速度的相关曲线,所有测试鱼的趋流率与流速的函数关系为Pre=19.80V-1.13(R2=0.96,P<0.05),得出95%目标鱼的趋流速度为0.11 m/s;利用生存分析方法,得出95%目标鱼累积疲劳的临界和突进游泳速度分别为0.58、1.01 m/s.(4)当以暗色唇鲮、华南鲤和红魾为主要过鱼对象时,建议过鱼设施的内部流速不应小于0.1 m/s,入口的设计流速范围为0.6~1.0 m/s,休息区域的流速范围为0.1~0.6 m/s,孔口或竖缝等高流速区的设计流速不宜超过0.8 m/s,若过鱼设施孔口边壁或底部加糙,可适当增至0.8~1.0 m/s.本研究中红河(元江)流域鱼类游泳能力等资料为过鱼设施修建及珍稀鱼类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
关 键 词: | 暗色唇鲮 华南鲤 红魾 游泳能力 过鱼设施 生存分析 红河(元江)流域 |
收稿时间: | 2021-02-12 |
修稿时间: | 2021-03-30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湖泊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