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鄂东南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
| |
作者姓名: | 肖艳姣 李中华 张端禹 龙利民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430074 [2]湖北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武汉430074 [3]武汉中心气象台,武汉430074 |
| |
基金项目: | 武汉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发展基金课题(QY-Z-200706)、武汉暴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0602)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 利用武汉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27日发生在武汉及其周边部分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特别是引起武汉、洪湖的冰雹和地面大风灾害的2个强风暴(A、B)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天气背景是,副热带高压西侧强烈的西南气流诱发了中小尺度扰动,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大的垂直不稳定,低层较干和中高层更干的水汽条件。(2)产生灾害性天气的对流系统最初是一条近乎南北向的断续型对流带,强风暴A和B在其成熟阶段都有低层弱回波和中高层悬垂回波结构,最大回波强度均大于60dBz;风暴A在其崩溃阶段,近地面径向速度迅速增大,随其北移.造成武汉市黄陂区大风灾害;风暴B在平均径向速度图上存在明显的中层气流辐合(MARC),是即将出现地面强辐散风的标识。(3)强回波中心高度迅速降低是地面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标识,VIL密度比VIL本身更能反映风暴的强度,特别是当因雷达扫描策略的影响导致探测不到风暴顶或风暴底时。(4)在用冰雹探测算法(HDA)探测冰雹时,要注意修改可调参数.特别是0℃和-20℃环境温度的高度.这样才能大大降低冰雹误报率。
|
关 键 词: | 强对流天气 冰雹 下击暴流 多普勒天气雷达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