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康定杂岩成因和构造意义——来自Hf同位素的证据
作者姓名:康欢  李大鹏  陈岳龙  胡国强  邓伟兵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江西省地质矿产开发研究中心, 江西 南昌 33002,核工业金华工程勘察院湖州分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2212、41473015)、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教师项目(2652015013)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开放基金课题(DD12-118)联合资助。
摘    要:康定杂岩位于扬子地块西缘,通过对四川康定—冕宁—攀枝花—云南元谋地区出露的康定杂岩中基性、中性、酸性岩岩石学、锆石Lu-Hf同位素等多方面系统研究,确定这套岩石形成于岛弧环境。分析表明:康定杂岩中镁铁质侵入体锆石εHf(t)变化范围-4.2~+11.0,Hf模式年龄742~2386 Ma;长英质侵入体锆石εHf(t)变化范围-4.9~+9.4,Hf模式年龄为967~2707 Ma;暗示康定杂岩体复杂的构造成因。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其岩浆锆石具有与扬子地块西缘同时代镁铁质/长英质侵入体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暗示其相似的岩浆起源。研究表明,康定杂岩为大洋俯冲背景下的产物,镁铁质侵入体来源于较为亏损地幔源区,长英质侵入体为新生陆壳与古老地壳物质相互作用形成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数据表明,康定侵入体杂岩中锆石Hf-全岩Nd解耦,为"锆石效应"与少量地壳物质加入共同作用结果。结合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及地球化学证据综合表明,新元古代时期,扬子地块可能位于Gondwana超大陆的边缘,而不是澳大利亚与北美Laurentia古陆之间的连接部分。

关 键 词:康定侵入体杂岩  新元古代岩浆作用  Hf同位素  Hf-Nd解耦  活动边缘
收稿时间:2016-06-27
修稿时间:2016-08-2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